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04集课程复讲

张强学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末学本次的复讲内容是:男女相处应该经历哪些过程?何谓真正的爱?
   蔡老师讲到: 夫妻一开始要慎于始,要求明辨两个人是否是能相处一生的伴侣,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那男女相处要经历那些过程呢?蔡老师曾经在教书的时候怕那些孩子们被现在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给污染了,所以就给他五六年级的孩子讲了男女相处应该经历的过程。一定要先从相识,两个人认识之后再到相知,互相了解,然后再珍惜彼此之间的因缘,相惜,然后再到相爱,最后才结婚。现在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请问大家这句话对不对?不对,这都是误导,婚姻怎么样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呢?酒是会越陈越香,婚姻要好好经营才对。
   蔡老师经常举到的一个例子,真情真爱就好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牵着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的手,在公园散步。然后老奶奶对她先生说:明天十五了,我们该吃素了。你看那种老夫老妻才看得出那种真情真爱的味道,绝对不是像现在男女那种非常激烈的情感,那个都是很容易变化的、不够稳定。这是一个男女相处的基本过程。
   假如今天有一个男生跟你认识了,然后就对你说:我好爱你哟。这绝对是什么?是骗你的,这个都不符合自然,自然的是要经历相识、相知、相惜再到相爱,你一下子就跳到了“我好爱你哟”,这是错误的,然后马上就告诉你“我这一生非你不嫁,非你不娶”。这时候你要赶紧清醒过来,不要被他的这些言语给迷住了,不然你就越迷越深。他又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又不知道你对人、对事的态度,然后马上就说我很爱你,这个叫做“花言巧语”;但往往这个花言巧语的力量很大,假如你没有相当的的定力的话,你很容易动摇,结果就相信了。而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才行,你要细细地去观察他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察他是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的;如果你和他是大学同学,你就要好好观察他跟他的同学是怎么样相处的。只有你这样仔细地去观察,才能正确了解他做人、做事的态度。
   接着蔡老师继续讲到:假如一开始,你还没有认识到他,就和他一起去爬山、看电影、喝咖啡,这样会怎么样?很危险,他不但把他最好的表现给你看,而且还会超水平发挥的。然后把他那些不好的一面统统都藏起来不让你看到,所以你就不能看清他平常的样子。如果他对朋友、同学和其他人都非常关心,保证他真正和你相处时,一定会对你付出很多的。因此相知要客观、要理智,不能一开始两个人就在一起去活动,这样就看不到他原来的面目。有一句话叫做“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很有道理,因为他了解的是表面,不是客观的了解。所以相知很重要,要冷静地了解和观察。
   再来相惜,珍惜彼此的因缘和相处的机会,之后才相爱,再走上红地毯的那一端。而在相知过程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两人一定要建立共识,有了共识之后才走上婚姻。很多朋友很有雄心壮志说,没关系,他的观念不对我去改变他!然后蔡老师常常跟这些人讲,有一句话叫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假如抱着这样的态度去了,回来的、活着回来的又有几个人。因为一般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他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定型了,不容易改变,除非他自己真正想要改变,否则别人很难扭转过来。所以,我们还是要随缘,不要去强求,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姻才不会走得那么辛苦。
   相爱,怎么样去爱别人呢?如果才能辨别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时真正的爱?蔡老师讲到,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个“爱”字拿来威胁别人,说我很爱你,你要替我怎么样怎么样,你要为我做些什么你才是真正的爱我。如果你对爱不了解的话,很可能就会把它拿来控制别人,占有别人。真正的爱是什么?你看这个“愛”字,中间是一个“心”,外面是一个“受”,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愛”,爱是要替对方考虑、替对方去着想,而不是拿来控制和占有。当对方时候都感受到你内心的需要,都会懂得关心你,你的内心、你的感受一定不会像情歌里描述的那么痛苦。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我们要赶紧判断是不是真正的爱,如果不是要赶快抉择,不要执迷不悟。好,这个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这样的言语不会是一大堆花言巧语,今天他会对你花言巧语,同样的他明天会对别人也花言巧语。反而是那些不会花言巧语的人比较靠得住,因为他的用心和精神都没用在这些花言巧语上,所以他才不会讲那些话。蔡老师就举到一位女士的例子:那位女士说她第一次和她先生见面时,什么都还没有讲时,她先生就对她说:你的牙齿不好,所以你的胃也不大好。因为你牙齿不好,这些食物就咬得不够细,胃的负担就比较重。她想,这个人也太老实了,什么都还没讲就把我的缺点都讲出来了。后来这一位女士就嫁给了那位男士,现在回头来想想,她是蛮有智慧的,她知道言语正直的人才可靠。所以爱的言语是真正的。
   再来,爱的心地是无私的,他的存心是无私的。假如一个人懂得关心、爱护别人,他对父母、妻子,还有朋友,乃至于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现在很多男女交往,后来不交往了,他就恼羞成怒,就做出种种伤害对方的事情。这个不是无私的,是控制和占有,他们是穿着爱的外衣在骗别人。所以你一定要明辨那个叫欲,他们绝对不是爱。
   最后,爱的行为是成全的,要懂得成全别人。蔡老师就举到他们当中有一位老师,他的妹妹在美国的夏威夷读书、生活,刚好经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那这位老师就对他太太商量:我们这两三年来存了一些钱,刚好我妹妹经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想把这些钱都汇过去给她,你觉得怎么样?他太太说:老公啊,你这样做事对的,我很支持你,假如你的父母知道后一定会很高兴、很感动。明天我去帮你汇好了。结果这一位老师的一位朋友刚好在银行上班,听到这个故事以后也非常感动。就跟这位老师讲:你不用来了,我帮你汇,什么时候给我多没关系。结果隔天就把钱汇过去了。所以爱的行为是成全对方的善良,成全对方对的行为。同时一个人善良的行为也会感动周围的人。
   所以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去判断他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有一位学员就提出来,他说蔡老师,我觉得这四点后面还应该加一条,就是“喜欢读圣贤书”。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做人的态度不会突然冒出来,而是要透过学习圣贤的教诲才能够形成这些正确的态度。
   好,末学的复讲就到这里,讲的不妥之处请大家多批评和指正,感恩大家!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